新闻动态
重点报道
行业动态
会展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新陶氏 新旅程
新陶氏 新旅程

作者:满娟

 



  6月2日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利伟诚(Andrew Liveris)现身上海陶氏中心的开幕典礼,这是陶氏收购罗门哈斯之后利伟诚首次正式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当这位将百年陶氏带上变革之路的领航者站在上海陶氏中心的大厅中间向对他表示热烈欢迎的中国员工挥手致意的时候,一个新的陶氏帝国正缓缓浮出水面。

坎坷转型路
  众所周知,陶氏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畅通。
  作为世界上仅存的两家多样化的全球性化工企业之一(另一家是巴斯夫),陶氏的“转型战略”已经规划了很久。与“船小好调头”的中小型化工公司不同,陶氏这艘“航空母舰”不仅需要制定详细的“航海路线图”,还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于是在2007年初陶氏低调推出“基础化学品轻资产战略”之后,利伟诚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伙伴”和“恰当的时机”。
  终于,2008年下半年利伟诚迎来了他梦想中的伟大时刻——2008年7月陶氏宣布以188亿美元的现金价收购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特殊化学品公司罗门哈斯;紧接着12月陶氏与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PIC)签署合资企业成立协议,双方各持50%股权正式组建科陶石化。这简直是完美的安排——与PIC的合作不仅能大大加强陶氏基础化工业务的竞争力,而且还将获得90亿美元资金助其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实现陶氏王国的迅速转型。
  然而,向来好事多磨。就在2009年1月1日双方新组建的科陶石化公司即将开始运营的前几天,陶氏收到科威特石化的正式书面通知,后者称由于科威特最高石油委员会撤回预先做出的批准,陶氏与其成立合资企业之交易的完成必须延期。这无疑给了陶氏一个措手不及,利伟诚环环相扣的转型布局就此被打乱——科陶石化的流产使得陶氏在筹措罗门哈斯收购资金的时候捉襟见肘,这曾一度令其萌生退意,但2009年1月底,罗门哈斯因由于陶氏化学未能如期完成收购而将陶氏化学告上法院,使得陶氏“骑虎难下”。为了解决财务的问题,陶氏多方斡旋,通过资产出售(价值约40亿美元),发行公司债(43亿美元)以及削减成本(4亿美元)等方式筹集资金,终于在3月与罗门哈斯通过和解谈判达成协议——包括交易费用和延滞罚款在内,陶氏将为此支付163亿美元。
  于是,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案尘埃落定。然而,陶氏没有时间来长舒一口气,他们即将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去杠杆化”,降低企业负债?如何将罗门哈斯与原有陶氏业务相对接?在与PIC合作破裂之后,基础化工业务如何经营?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陶氏2009年如何减缓业绩下滑的趋势?

新陶氏的“分而治之”
  新陶氏将由四大业务板块构成——①化学品/塑料/原材料业务,麾下囊括了陶氏的基础化工如塑料、碳氢化合物和资产轻质化合资企业;②陶氏益农;③功能性产品业务,以陶氏原有业务为主,包含特种化学品、聚氨酯、弹性体、合成橡胶、环氧产品、汽车、电线电缆、纤维等12个部门;④以罗门哈斯业务为主新成立的高新材料业务。
  对于这四大业务板块,新陶氏根据其不同特点,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将以两种不同的操作思路进行经营。
  利伟诚进一步解释说:“对于化学品/塑料/原材料板块这类‘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业务,我们的经营策略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运作资产,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因此目前陶氏在这个业务板块的工作重点是寻找拥有资源、能够提供稳定低价的原材料的合作伙伴。陶氏在中国与神华合作的煤制烯烃项目就属于此类。
  对于业界一直对陶氏是否会出售塑料业务的猜测,利伟诚也进行了正面回答:“我们对于塑料业务一直非常重视,陶氏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没有要剥离和出售的计划。”利伟诚还透露在与PIC合作中断之后,一些企业与陶氏联系,希望能成为陶氏塑料业务的长期合作伙伴,未来几个月,他们将对其进行重点评估。
  除了化学品/塑料/原材料板块被列为“原材料导向”的业务之外,其他三大业务板块都被陶氏归为“市场导向型”。其中以原罗门哈斯业务为主成立的高新材料部最为引人注目,虽然在目前陶氏580亿美元业务的大盘子中,高新材料只有140亿美元的规模,但显然利伟诚对其抱有厚望,期盼其能成为引领陶氏发展的新增长点。
  为此,利伟诚尽量为这块业务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尽量减少合并对业务的影响,这也是他没有简单地让罗门哈斯直接并入陶氏,而是专门打造了陶氏高新材料这样一个业务部门的原因。利伟诚明确表示,陶氏高新材料将会像陶氏益农公司一样自由发展,建立它自己的企业文化。
  另外,陶氏原来的大部分业务都处于产业链中上端,技术导向色彩浓重,而陶氏高新材料,也就是原来的罗门哈斯麾下的涂料、电子、建筑、特种材料等业务都具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利伟诚希望能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将陶氏强大的研发能力与罗门哈斯的市场客户导向相结合,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利伟诚表示,合并之后的两年时间中,将会安排30个新的项目,增加20亿美元的收益;而未来5年时间中,陶氏会通过50个新的项目获得更多的收益。

厚积薄发的陶氏中国
  2009年是陶氏进入中国的第30个年头。三十年来陶氏在中国的发展可以总结为“厚积薄发”——每次举动都经过仔细调研与周密规划,看准之后果断行动,力求完美。其中最好的两个例证就是“陶氏神华煤化工项目”和“上海陶氏中心。”
  对于倍受媒体关注的陶氏与神华合作的陕西省榆林煤制烯烃项目,利伟诚对其充满信心,对于“油价下调是否会对该项目产生冲击”的问题,他这样回答,“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百年项目,几个月的油价波动根本就不算什么。”
  掷地有声的回答背后是他对整个行业趋势的准确分析与把握。他确信未来的石油价格将不断走高——随着全球对石油需求的不断上升,再加上开采石油的成本不断增加,油价未来肯定还会持续上升。目前油价相对较低的唯一原因就是遭遇了经济衰退。
  其次,他看到中国政府对该项目的正面态度——中国政府希望充分利用所拥有的煤炭资源,给予了神华煤化工项目大力的支持。
  因此利伟诚坚信神华煤化工将是个能持续百年的大项目,而陶氏要做的就是努力将这个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项目打造得尽量完美——不仅要确保从工程技术上做到完美,还要环保、节能,高效,成为世界最高标准的项目。
  上海陶氏中心则是陶氏在中国的另一个大手笔。在陶氏全球来说,这也是第一个可以让研发人员、市场人员和客户共同合作进行创新的中心,并且首次实现了对面向不同市场、基于不同技术和分子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整合。对于选择在上海建设这样一个中心的原因,利伟诚表示“是因为坚信中国的重要性。”
  新建的上海陶氏中心不仅包括常见的产品开发、应用开发环节,更是将最基础性的研究纳入其中,真正显示出陶氏在中国市场长远发展的决心。
  如今的陶氏在大中华地区设有5个业务中心和10个生产基地,投资额达到9亿美元,2008年销售额33亿美元。尽管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呈现衰退态势,但陶氏在中国的活动依旧有条不紊:在江苏张家港新建的醇醚工厂不久前刚刚投入运营;3月份陶氏环氧产品部在武汉建立了第一家生产厂,以满足市场对复合材料、风能和基础设施的增长需求;陶氏还宣布将在上海兴建世界级的液体环氧树脂工厂和甘油制环氧氯丙烷工厂;煤化工项目进展顺利,目前一期可行性研究已经收尾,即将上报……
  就像陶氏亚太、中东及非洲地区全球高级副总裁麦健铭(Jim Mcllvenny)讲的那样:“上海陶氏中心的落成将成为陶氏中国的一个新起点。”新的陶氏中国团队已整装待发。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政策法规 会员单位 行业标准 技术资料 推荐产品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中国塑协硬质PVC发泡制品专委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8612号-4 技术支持:大连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